欢迎来到章丘新世纪博雅实验学校!

导航切换

文化启智,山水育人

浏览: 日期:2020-07-31 19:39:03


北大脉源 墨印绣江



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是北大新世纪教育集团创办的五十余家高端中小学之一。学校坐落于章丘绣惠(驻地)古城片区,毗邻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和济青高速出入口,交通方便,依山傍水。该片区将由中铁建工集团、中铁文旅集团共同投资423亿元,规划建设4606亩诺德生态城,以古城为核心,涵养千年文脉,打造演绎全新的城市生态文明。


江山千秋,云浮万古,齐鲁之邦,孔孟之乡。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发展的源泉。而齐鲁之邦的章丘区更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它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古人云“不揽古今,论事不实。”章丘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正是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回顾章丘历史,就犹如打开一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造就了历代英才。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清代辑佚大家马国翰,都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领尽风骚。

绣惠驻地为章丘老县城,拥有1500年历史。古代的山东章丘县素有"学士之乡”的美誉,由于经济较发达,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诸多书院。据考,明朝京城“八大才子”之一、著名戏剧家李开先在章丘县城女郎山东侧兴办了“中麓书院”,他亲任“山长”(院长)兼执教。

清代为章丘书院的中兴盛世,尤以“阳丘书院"和“绣江书院'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其中绣江书院由当时县令王简亲自定名,并书写院名。该书院聘请名流学者执教,是章丘教育史上名气最大、名声最佳的一处民间书院。自盛唐始,至清朝中期,章丘书院进京赶考名列榜首者屡见于史上,如唐代名相房玄龄、七贤堂主张养浩等。


长白山前绣江水,绽放荷花三十里。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被章丘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苏东坡,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明代著名隐士雪蓑,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文学家蒲松龄等,都在章丘留下了足迹和许多优美诗篇。

水无源则竭,人无智不立,相信章丘绣惠古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孩子们的智慧。在钟灵毓秀文化延绵的氛围中,定会孕育出万古英才在后世流芳。

千年绣惠 文脉悠长


章丘绣惠古城,处章丘市中部,东接淄博,西临济南,曾是章丘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章丘城绣惠,东有蜿蜒起伏的长白山,西有肥沃富庶的锦川平原,北有松柏苍翠的女郎山,南有柳绿花红的桃花山。绣江河、漯河穿境而过,滋育了勤劳聪慧的古城人民。著名的章丘八大景中“绣江春涨”“锦川烟雨”“东岭晓月”皆在绣惠境内。

《章丘县志》载,女郎山有1000余年文化史。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登山揽胜,借景抒情,为女郎山留下许多诗篇。

明代著名文学家、曲家李开先被罢官后住在章丘城,常登此山,曾写五律《游女郎山》一诗。清康熙三十五年(1690年),蒲松龄曾先后两次游女郎山,写下诗篇。

齐鲁之中 儒学正源


章丘,地处齐鲁之中。脉承儒家文化正源。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 以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九大核心思想为要义,千年传承,经典始终。

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教育价值。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 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启智 山水育人


好教育,山水相依。这份源于自然、基于文化的精神内涵不仅点缀了学生的童年,也熏染着整所学校的气质。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的教师,像山一样忠诚于教育事业,永远以高尚的师德感召人,以正直的导向引领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的教育,也会如水一般继续滋养一届届学子的心灵,在教书育人面前永远不改始终,永远欣欣向未来,永远奔涌无止境!